《我的世界观》作者:[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来源:互联网 编辑:wan玩得好手游小编 更新:2024-10-31 02:46:46 人气:
内容简介:
我从未试图在任何场合取悦别人。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不仅是天才和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不受羁绊的独立人格,以及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见解独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物质结构、空间、时间以及引力性质的研究,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对人类思想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爱因斯坦不是一位仅专心自己专业领域,深居象牙塔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对人的天性了如指掌,对人间疾苦充满同情,为社会的各种不公正进行斗争的行动家。
除了科学论文外,爱因斯坦发表了大量有关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方面的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友谊、犹太人、纳粹德国等诸多方面。本书以影响较大的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为底本,收录了《观念与见解》《爱因斯坦晚年文集》里的及散落别处的相关文章,编译出一个独有的《我的世界观》中文版。其中有20多篇珍贵文章此前从未翻译成中文出版过。
爱因斯坦表达了自己对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科学家的看法。读者通过爱因斯坦的双眼,回到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回溯20世纪初科学发展进程。居里夫人、洛伦兹、玻尔、朗之万……这些科学家在当时环境下面临的压力,他们的抗争与奋斗;看到爱因斯坦讲述自己的成长和奋斗,他作为一个犹太人的责任与思考,观点与态度;以及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之路。通过这本书,人们将会对爱因斯坦产生更加完整的认知。他不仅是天才和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不受羁绊的独立人格,以及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见解独到。
通过《我的世界观》我们将走近伟大的灵魂,认识一位诙谐幽默,充满个性的爱因斯坦。
作者简介:
[美]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著
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意志帝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1955年4月18日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去世,被认为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对物质结构、空间和时间以及引力性质的研究,彻底改变了牛顿时代以来人们的世界观。他最为人知的是其质能等价公式E=mc2(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方程”)。因“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尤其是他发现了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以及150多篇非科学论文,留下了3万多封信件。他的智力成就和独创性使得“爱因斯坦”成为“天才”的代名词。爱因斯坦利用自己非凡的社会名望,致力于国际理解与和平。他称自己为和平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犹太复国主义者。
方在庆 编译
1963年生,湖北天门人。1979年就读于吉林大学物理学系,1991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自200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尤其关注爱因斯坦、德国的科学与现代化。曾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杰出访问学者”,德国慕尼黑大学埃里克•弗格林教席(Eric-Voegelin-Professur,C3)以及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客座教授等。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论著和译作多本。
精彩书评:
壹:
1955年,替爱因斯坦尸检的医生托马斯·哈维偷偷藏起了死者珍贵的大脑。相较于对他行为的伦理指责,更多的质疑声来自同行:大家都想研究这颗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哪怕分得一小块。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围绕这颗大脑的研究始终没能得出有公信力的解释。何况,大脑太复杂了,聪明与否本就是个主观的定义。
不妨换个视角来观察爱因斯坦的大脑,这次,由这颗大脑的主人亲自诉说。《我的世界观》一书顾名思义,是爱因斯坦陈述自己世界观的文集。译者以爱因斯坦德文版原著为蓝本,并补充了20余篇反映作者世界观的文章,包括介绍研究成果的演讲和论文。读者或可不必纠结于其科学研究的细节,而对爱因斯坦作为一个鲜活的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文集内容归为五类:“我的世界观”、“追求和平”、“从普鲁士科学院辞职”、“犹太人的理想”及“我如何创立了相对论”,从中可窥见作者的人生历程:少年发愿的一小步,如何在历经波折后变成了人类的一大步。
爱因斯坦说:“一个幸福的人对现在感到太满意,就不可能对未来思考太多。”首篇《我未来的计划》足以展现16岁的爱因斯坦思考颇深的早熟。试问,在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有多少16岁的少年填写高考志愿时感到茫然无措?除了课业负担和将来就业,我们又能思考得多深?彼时的爱因斯坦有理有据:他要投身科学,一是为自己擅长抽象思维和数学思维,二为科学研究的独立性教人向往,均落在了实处。他甚至拆分了实现这个大目标的每一步小目标。
很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看起来都充满能量,仿佛他们的一天有48个小时。对此,爱因斯坦亦可给我们启发。他自诩“独行者”,其实,这并不代表他对世界漠不关心,而是停止了无效社交,把精力花在了真正有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创造价值。爱因斯坦深具使命感,否则也不会说出“我们是为其他人而活着的”这种话,他认为,个体的价值在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所在的“共同体”的其他人的生存条件。这种互动与关联不在于彼此消耗,而在于独立,能够“独立于他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做出决定,集中精神施展自己的能力,他自然有底气不必“取悦别人”。理性观之,我们应当承认,一个脚踏实地努力的人,比一个空口说漂亮话的人可爱得多。
在尊重个体独立的思想下,便不难理解爱因斯坦对人或对世界的包容看法。他不需要范本,支持个人体验和个性发展。譬如,爱因斯坦论教育,并不认为培养某领域的专家才叫成功。有和谐个性,能独立思考,比获取特定知识重要得多。脑补下爱因斯坦拉小提琴的画面,最强的大脑是全面发展的。爱因斯坦也未尝因科学家的身份而否认宗教的意义,恐惧宗教、道德宗教自有其社会角色,它们跟科学家信仰的宇宙宗教不该是对立的。还有20世纪广受关注的原子弹问题,爱因斯坦看到的焦点与众不同。他觉得没必要隐藏原子能的秘密,胸怀坦荡更利于解决战争的本质问题:“原子能的释放并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它只是使得解决一个现存的问题的必要性变得更迫切”。那些不理解他的人一直都在,他们猜疑的不是爱因斯坦的观点,而是对聪明头脑的恐惧。当自诩聪明的人不断以己度人、把问题复杂化的时候,最聪明的人却接纳了不同的声音,想要把问题简单化。爱因斯坦固然不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却一直在尽其所能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或也不在方法本身,而在于对科学的热爱、对和平的渴望、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憧憬。
世间只有一个爱因斯坦。尽管很多人渴望拥有这样的智慧,科学家却尴尬地发现,答案恐怕很难在那些并不特殊的大脑组织里找到。爱因斯坦的灵光一闪,有其世界观中不可分割的内省、独立、执着与包容,岂是聪慧与否可一言以蔽的!
——戊戌年读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贰:
本书分五个部分:我的世界观、追求和平、从普鲁士科学院辞职、犹太人的理想和我如何创立了相对论。从内容上我觉得本书主要从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的辩证关系、教育、世界和平和相对论的研究来展现爱因斯坦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是个“具有深沉的宗教情怀的人”。他对科学的认知不能解释的现象,那种“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使他形成了宗教情怀。在《宗教与科学》一文中,很全面地介绍他对宗教和科学的辩证认识。人们的情感和需求需要宗教的抚慰与约束,但是绝不能将科学放在宗教的对立面。科学或许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有损道德,所以爱因斯坦说:“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研究者才是唯一具有深厚宗教信仰的人。”直白一点来说,如果一个科学家没有宗教意义上的道德观,不能以人为本,那么他发现、使用科学也可能是危害人类的。社会上不乏科幻大片中那些反社会反人类的科学家,他们就没有深厚的宗教信仰。科学家该具备深厚的宗教信仰,该为人类负责,这样的观点,也在本书多次出现。
爱因斯坦是个“教育家”。他对教育的很多观点,让我赞叹不已。比如,他在《论教育》中说:“教师在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应该拥有广泛的自主权,因为他的工作乐趣同样会被强力和外在的压力所扼杀。”“人们应该小心,不要向青年人灌输下面的思想,即生活的目标就是获得习惯意义上的成功......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图他能给予什么,而不在于他能获得什么。”“现代经济发展削弱了家庭教育作为传统和教育承载者的角色。因此,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健康更加依赖于学校”“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有和谐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原谅我引用爱因斯坦的原话,我只是绝对赞同他,没有更好的语言阐述他的观点。
爱因斯坦是一个社会人。封面他伸着舌头宛如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骑自行车时他快乐自由......爱因斯坦不是一个古板无趣的只知道和书本打交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关注点广泛的社会人。他会评论古典文学,给日本小学生回信,祝贺朋友70岁生日,悼念逝去的科学家和名人,也能闲谈对美国、日本的印象......
爱因斯坦是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他追求和平,反对战争。他的“超国家”观点,反对义务服兵役,反对国家军备的和平主义,让他的世界观更完美。他对全人类的良知很多时候不被理解和接受,但这是他作为一个科学家,尤其是科学如果被用作战争使人类彼此伤害的情况下,他所能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不大懂,但是不影响我对爱因斯坦完美人格的崇拜
叁:
首先,真的很有幸能够读这本书。能够一窥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的世界观,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爱因斯坦不仅学术上具有非凡的成就,而且就现实的政治生活也有独立的观点。他对人类未来的深切忧虑,在他的年代,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大规模的战争成为可能,并且原子弹的发明使得人类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会走向自我毁灭。即使是冷战结束的今天,我们任然生活在美俄核武库的阴影下,我们不能以侥幸的心理认为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核战争,我们应时刻铭记爱因斯坦的对人类走向自我毁灭的担忧。
全书一共分为五部。
第一部阐述爱因斯坦的世界观,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自由人格的期许和对科学的态度。对于个人,他是这样说“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情感的个人,是人格。”从书中来看,以我的视角看来,他并不觉得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很高的独立性,经常会被一些小撮人以人性的弱点利用。如在第四部他阐述犹太人为什么在一战后尤其受迫害的原因,是因为一小撮邪恶的人利用了群体的排斥性,和嫉妒心理,人们被利用而像一个木偶一样,最终造成 德国人民的丢掉思辨的能力而受纳粹摆布。因此,人格独立是我们应该至始至终保持的,在我看来这并不容易,佛教说的人的贪嗔痴是恶之根源,这一点的不为过,我们要克服这些弱点,我认为逻辑的培养和知识的丰富是个有效的方法。他也还提到,作为个人来讲,他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他的价值,就像一只蚂蚁离开了群体就失去了他的存在的意义一样。
第一部中他也阐明了他的观点,认为真正的科学精神具有宗教情怀,就像单纯的爱恋一样,只为寻求科学的真理而不为其他。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他令人敬佩的精神,在书中他就像一个谦逊的学者,他对他天才般富有创造性的成就并不做赞颂,反而我看到的他总是强调真正打破自牛顿的额物理体系的伟大人物是麦克斯韦、洛伦兹等前辈。我对物理学史并不了解,但是爱因斯坦的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是被大家承认的。做出如此成就的人物却如此谦逊,我在这里并不做过多的赞美,因为他也十分希望我们不要过于对他的夸赞。伟人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呢。
第二部他主要谈论对人类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和建立世界政府的措施。他认为人类有走向自我毁灭的趋势,到现在为止全世界的人们还处在核武器的阴影下。他认为自己一生中做过的最错误的决定就是签署了建议美国开发核武器的提议,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当时德国确实有机会开发出核武器。他还提出了世界政府的提议,认为只有全球统一在一个世界政府之下,才能够免于自我毁灭的危险,即使受到很多人的嘲笑,他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他在政治上不如一些人老谋深算(这点他也承认他在政治上还没那么成熟),但是他对人类的和平期许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第三部主要讲了他对普鲁士科学院的请辞,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之下,他不得不离开他的祖国。他面对纳粹德国的迫害据理力争,并且为了保护德国的尊严而委婉拒绝法国对德国的抗议游行。这毫无疑问体现了他人格的独立性。他并不强调他的爱国精神,但是在我看来,他无疑是最伟大的爱国者之一,他以他令人尊敬的人格和伟大的成就,为德国取得了荣耀。
第四部讲了他对犹太人的态度和犹太复国主义的看法。犹太人散落欧洲各国之间,由于少数民族的身份和坚持自己的传统而不被其他民族所包容,又由于其为人类贡献的伟大成就而被人们所嫉妒。由于独立的精神他们较不容易收到纳粹的蛊惑,这样他们就更加收到纳粹的迫害。
爱因斯坦还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做了一些建议,希望犹太人能够与当地人能够和平共处。
第五部主要说明了他如何创立了相对论。期中有些名词比较专业,如“度规”之类的,经常看得我想睡(物理学的知识储备不够的结果)。还有引起他建立广义相对论的一件小事,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人若是在坠落的过程中是不是不能感受到坠落呢”,这一想法引发了他的广义相对论。杨振宁评论说如果狭义相对论或许是物理自然发展的结果,那么广义相对论就属于爱因斯坦独立创造的。
刚刚看完就瞎激动写下了这篇观后感,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指正,非常感谢。
致敬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同号:2802031363 免费获取
公众号:pengdiary
欢迎玩家到【 wan玩得好手游】查看最新变态版手游攻略,只需要在百度输入【 wan玩得好手游】就可以浏览最新上线送满vip的变态手游攻略了,更多有关手游的攻略和资讯,敬请关注玩得好手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