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们几个通过明霞老师知道了教育行走,在对它的具体内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怀着巨大的好奇还有出走的勇气参加了第四届行走。第一次参加,被演讲者的精彩、听众的热情和活力裹挟,不由自主地用尽力气鼓掌,平生第一次大声喝彩,虽两腿发颤,仍哆嗦着走向舞台……
嗯,这是一个难以描述的能量场,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场域。估计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的人儿都是平生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三无活动:活动无冠名,现场无广告,发言无官话套话。那活动怎么组织的?一个字:抢!想要表演?OK,抢吧。想要TED演讲?OK,抢吧。想要主持?OK,抢吧。想要与大咖合影?OK,抢吧……除了文质老师请来的演讲嘉宾和承办学校的热场节目,大块的空白,靠“抢到”来填满。你若想到,赶紧抢到。你要的结果,OK,由你自己决定:在你一念既起的心动里,在你无所畏惧的行动里。
在这里,谁也无法阻挡你,除了你自己。在这里,没人知道你是谁,没人在意你是谁,撕下几十年来被贴上的标签,我们布衣素服,赤诚相待。舞台是我们的,谁会登上舞台?它会成为什么样子?抱歉,只有节目结束才知道。至于效果嘛,要么好,要么好玩。我们用掌声、笑声、喝彩声为自己人的节目做回应,我们用“身体在场、生命在场、灵魂在场”来撑起我们自己的精神场。这种基本无法预设美妙生成的意外感,这种我型我秀自娱自乐的参与感,构成了教育行走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冲击力。
2018年行走还没结束,我便坚定了再次行走的决心。当然了,这不是一个单向决定,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人家要不要我是关键啊。
刀哥第五届教育行走的召集令一发,我立马开始报名。晚上12点,手机屏幕在幽黑的夜里亮得刺眼,我盯着屏幕,寄希望于手指点出一个去苏州的理由。越是心急火燎,越是不得要领。鼓捣半天无法成功上传word文章。作罢,闭眼。满脑子的主意,搅得自己心神难安。再试,无果。得,放下手机,平静一下焦躁的心。再次闭眼,暂且放下。凌晨3点半,灵感迸发,拿起手机,一气呵成,报名成功。申请资料中有一项“你为教育行走做过什么志愿者工作?”我如实写下自己曾用8小时端坐电脑前听语音转文字。当时抢这个任务是为给感激的教育行走一个爱的回馈。没成想自己无心插柳的举动成了自己通关的伏笔:极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这个幕后劳作,我得以以135的序号进入第五届教育行走的名单。看到教育行走公号“官宣”,满脑子都是孟郊的那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得意呀!
得意之余还有惭愧,第四届时自己立下的旗在第五届结束时还在山头上飘:还是没敢上台表达,还是没有足够的成绩来向教育行走献礼。呃,这个遗憾明年不知是否有机会补上?(哈哈,我可是又抢到了公众号编辑志愿工作噢~)
今年的行走刚结束,收到了朋友的微信:杜,这两年的行走,你到底从中学到了什么?
我学到了什么?或者说我感受到了什么?容我想想……
首先,我深深体悟到了语言和文字的魅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独创性更能彰显一个人的文字功底和洞察能力。两年的追随,对刀哥和文质老师独树一帜的语言,越追越喜欢。
刀哥的语言,掷地有声,一刀见血;文质老师的则温情脉脉,深沉隽永。一个干净利落和果敢,一个温和慈悲与柔软。共同点呢,两人的语言都是深刻丰富,有趣有料,两人开口,让人有种沉醉的感觉,不绝感叹:此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无论是他俩同台还是跟其他人同台,两人都是进退有度、收放自如,一字一句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许多次的起承转合,我在台下都感觉紧张:呃,这句话怎么接?或:呃,要怎么转了?结果是险中见奇,奇中见智,一来一去,妙语连珠。在此截取几句再回味:
刀哥妙语:教育行走,来了,就对了!越走越行,越行越走!人生自是有情痴,此奖只关行与走。随写天地,笔走乾坤。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哪有什么免费的午餐,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默默买单……
文质老师:这是孩子一生中的一节课,这节课不是孩子的一生。你是什么人,看一下你的朋友就知道了,你能成为什么人,看一下你的师父就知道了。您有个语言的自觉的问题,有些体制化语言对美好语言的侵蚀,网络化语言对美好语言的侵蚀,有些是与缺乏逻辑的人有关系的我永远不和自己的同行PK,我们应该是相互补台的。
……
当然,所有讲课嘉宾也是佳句频出,意味深长。
陈国安校长说:回归永远是一个态度,所有的复古运动,都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创新。从哪里回归?首先从民族文化回归,人之所以为人,首先要精神成长,任何一个民族的精神成长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都是精神文化的浓缩,一个人的成长一定是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自己不去思考,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小白就是这样教出来的……
万玮老师说:教育领域的突破也需要敏感度高的人,他们见微知著,洞若观火,他们了解每一个细节,看清每一个趋势。知道何时按兵不动,何时顺势而为。而不是人云亦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林茶居老师说:不轻易下结论,不轻易做出判断,不非此即彼,讲逻辑,讲规律,把生活看得简单的人才会轻易下结论。女性意味着爱,教师意味着智慧。我们不能误读了世代,许多问题不仅是当下才有的。不要简单的中西对比,古今对比……
樊阳老师说:传统课堂的教学形态是沿袭固化的,人文行读是对教学时空的延伸。
祁智老师说:看作者简介,是对作者的致敬方式,也是让我们了解作者,对了解作者的作品的帮助。生活永远比小说、比作品更丰富、更感人,我无能为力,只能尽力而为!
王绪溢博士说:未来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一个是数据的感知能力,一个是课程创意的能力。任何教育上的改变,都要从课堂开始。
柳袁照校长说:诗意是说不出口的,说出口的是话语。有生命质感的教师应该有高贵的灵魂和美妙的肉身。
……
余音绕梁的感觉,有木有?若非锦心,如何绣口?听他们娓娓道来,听他们剥茧抽丝,简直醉倒在他们用言语织就的思维场里。
其次,我深深体悟信仰的内涵及其力量
“信仰”是什么?因为足够相信,所以敢去仰仗。听到文质老师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过一句:走正道,就会得到支持。什么是正道?以我的理解:正道便是大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当一个人走向“利他”的道路,为了利他而忘“我”,直至“无我”时,便是走在“大道”上。因为利他,因为无我,所以坦坦荡荡。
我揣测“正道直行”便是文质老师的信仰,如果不是全部,那也是部分。因为相信正道的力量,所以在异常窘迫的困境里,文质老师和刀哥选择了希望和坚持。刀哥说:哪有什么免费的午餐,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默默买单。文质老师说:想找棵大树抱一抱,把眼泪擦在树叶上。我相信每句意味深长的文字后边,都是平静海面下的惊涛骇浪。教育行走是纯公益活动,在这样一个利益的世界里,做这样纯粹的事情,难度可想而知,不是难到一定地步,这些话,他们大概不会说出口。他们似在前边排雷的勇士,扫清隐患,约我们上场。我们的理想国便是他们修道场,他们用自身的力量和信念托起我们的乌托邦。
再次回味刀哥那句:“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更觉这是宣言更是誓言。教育行走,再怎么谦虚和内敛,所有参与者还是执着的认为:教育行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点燃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和教育教学的探究激情,唤醒了我们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一届几百人,五届了,两千余人,星火燎原,若干年后不就是燎原之势吗?不顾及个人得失和利益,以“忘我“、“无我”的姿态去做一件非我不可的大事,这种所向披靡的勇气和力量,这种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踏实与细致,我相信是源于走正道的信仰,因为“相信”所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