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通过“Mido老师讲艺术”,初步了解“STEAM”的基本含义,接下来,便奉上第二期讲解,让我们更深入的领会"STEAM"教育的魅力。
其实,STEAM的提出到兴起至今也就十几年的时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1986 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发表《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陈述, 提出“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集成”的建议,强调要“加强大学教育并追求卓越,以使美国下一代成为世界科学和技术领导者”,2015年又公布了《2015年STEM教育法案》,重申了STEM教育的定义,明确将计算机科学纳入STEM教育的范畴, 同时也强调了非正式的STEM教育。之后又加入Art(也就是艺术),形成现在的STEAM。
(图片来源网络)
2016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2017年,教育部又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建议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STEAM教育。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教育在新时代教育需求面前,教育能力逐渐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我们知道,当代传统的教育都是分科式的,各科与各科相互独立,没有太多关联,数学课就是数学课,生物课就是学习植物、细胞、染色体等,艺术课就是绘画、手工之类。
在这样的课程教育体系下,学生学到的不过是零散单一的知识点,并没有将学到的知识整合成为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
所以,当学生们遇到现实生活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束手无策,因为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往往都是十分复杂的,并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某个知识点来解决。
以上叙述了传统教育的短板,那STEAM教育到底有哪些优势呢?下面Mido老师总结出STEAM区别于传统分科教育的三大特征:
注重学科之间的关联和整合,让学生同时达到多个学科的学习目标,并且深入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倡项目制学习和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动手完成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项目,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知道了什么,更加重视学生能否对知识和理论进行批判性的评价提出自己的独立观点,以及利用知识进行创造实践的能力。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培养全新的跨学科的人才。鼓励学生思想上的冒险、实验性的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坚持和耐心、与同伴的合作、进行创造。STEAM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的创新者和领导者。
下面是“Mido老师讲艺术”关于STEAM的第二期视频讲解。
Mido老师近期工作坊预告
12月09-11日 无锡
大概念艺术课程
12月16-18日 北京
“7+7”艺术语言
报名请添加Lilian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