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小游戏,大感悟
来源:互联网 编辑:wan玩得好手游小编 更新:2024-10-31 12:39:59 人气:
《游戏力II》这本书,生定定之前我就在看,当时还有几章没看完就去生了。最近上微博少了,静下心看看书,感觉很受启发,这篇文章里面的内容,基本都是摘自这本书,分享给大家。
用游戏力的方式
帮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 The Opposite of Worry: The Playful Parenting Approach to Childhood Anxieties and Fears》
主旨是: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
9种常见的童年焦虑
作者提到了9种常见的童年焦虑:
依恋与分离
社交焦虑
床下的怪物
生活中的危险
创伤性的恐惧
刻板
过度取悦他人
生与死
烦恼汤
书的内容很多,一篇不能够囊括所有,今天这篇算是系列文的第一篇,重点说说和睡眠关联比较大的“依恋与分离”。
依恋与分离
在明确依恋阶段(6~8个月到18个月~2岁),对熟悉的养育者的依恋已非常明显,婴儿表现出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在他们依赖的成人离开时烦躁不安。”
——《伯克毕生儿童发展心理学》
不管是入睡,妈妈去上班,还是再大一些送孩子去上学,分离时的焦虑不单对孩子是个挑战,对于大人也同样是难熬的。
联结的重要性
联结(connection)是作者所有方法的核心。
作者认为人生无处不联结,喂养、搂抱、相视、玩耍、分享、抚慰、倾听与交谈、友谊与共情,爱与关怀,联结让孩子感到平安、自信。
而当我们生孩子气或者孩子生我们气,当孩子感到害怕、孤独时候,是联结的断裂。
联结断裂是很多问题行为的根源。
对于“干坏事”的孩子,我们常常采用的方式是关禁闭、罚站、羞辱、打骂、威胁、指责,或者扬言不再爱他。这些方式将导致更严重的联结断裂,从根本上是毫无益处的。
作者主张通过游戏和关爱,与孩子重建联结,应对焦虑。
蓄满空杯的比方
为了帮读者理解“联结-断裂-重新联结”,作者用了蓄满空杯作为比方,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杯子需要蓄满爱与关怀。
杯子满了,孩子会变得合作快乐,充满创造力。
杯子空了,还是会变得不爱合作, 不停地制造麻烦。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地续满爱之杯,包含关注孩子,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做选择,倾听并鼓励他们。
共情的力量
作者说:
“对任何人来说,只有在确认对方真心倾听的情况下,他才愿意袒露内心”
“感受无法用应该或不应该来评判”
“共情可以是认真而贴心的回应,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恰到好处的劝慰有几个要点:绝不轻视的态度,先认可感受,再想法开解,辅助而不是替代孩子进行理性评估和解除警报。
内化的平安感
作者提到“内化的平安感”的概念。
这是我们无数次满足孩子的需求,抚慰他的情绪,让他知道可以依靠父母的结果。
小毯子布娃娃的抚慰物之所以能够成为孩子的情感寄托,是因为孩子已经把来自照料者的真实的温暖和平安感内化在自己的心中。
假如没有这种内化的平安感,孩子可能会出现过度的依恋和分离的焦虑。
造成分离焦虑的原因,有时候不是分离时的紧张情绪,而分离的时间太长,多花点时间陪她,她的焦虑感就会减轻。
睡觉前的分离焦虑,有时候未必是因为孩子害怕自己一个人,而是他想要得到更多的亲子联结,因此这时候你可以说:“你晚饭吃的好香吧,肯定不需要起来找东西吃了,现在我要好好陪你一会儿,让你知道我有多爱你。”
另一个极端
作者提到,有些父母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为了庇护孩子不受任何的分离之苦,而时时刻刻的陪伴在孩子身边。
作者认为,从长期来看,这样做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父母总有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孩子也有自己的日常生活。
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从来都不把孩子交给他信得过的人,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去体会短暂的分离,然后就无法承受分离时的紧张,同时也没有机会享受到重新回到父母身边的快乐。
假如你过度担心分离会伤害孩子,最好反思一下自己,对于分离的感受,有可能来自你,而不是你的孩子。
一些值得尝试的小游戏
依恋恐慌,其实是强烈的分离焦虑。
表现为惶恐不安,拼命寻求抚慰的行为,当寻求亲近的本能没有达到的时候,孩子会感到孤独,你可能就在他身边,但他却因为内心的恐慌对你视而不见。
在你想要离开他的时候,他会死死抱住你的大腿,要么泪流满面,要么大发脾气,或者是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让你留下,这的确令人烦恼,然而此时的父母越是不耐烦,孩子会越发不安, 越是会缠着父母不放。
当你发现孩子产生了一定恐慌,应该马上改变策略,全力地向他提供情感上的抚慰,直到他平静下来,对于他的不当行为,以后你会找到更合适的时间去处理。
很多游戏都适合于依恋焦虑
“躲猫猫”
是婴儿期,经典的依恋与分离的游戏,通过有趣而平安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说妈妈不见了,妈妈又回来的概念。
“捉迷藏”
孩子长大以后的捉迷藏,游戏也是以平安的方式上演,自己找不到别人了,别人找不到自己了,大家又重逢了这一些生活中的重要主题。
“你好,再见”
让一些布娃娃或者小动物排队,一个个对孩子说再见,说完又把他们一个个藏在你的背后,然后很快地拿到孩子面前说你好。
“秘密任务”
让孩子去各个房间完成秘密任务,去把东西藏到不同房间,或者去不同的房间找藏好的玩具。逐渐让执行任务的地点越来越远。
“停走停”
和孩子连结距离,让孩子喊停或者走。
孩子离开妈妈一段距离去独自探索,一旦到达平安感的边缘,便跑回父母身边,为平安感续杯。
有足够的时间面对恐惧,而恐惧感也始终在她的可控范围内。这样既不能逃避,也不至于解体。
“牵绳游戏”
和孩子分别握着一根绳两端,看着彼此能够走多远。“我知道你不喜欢我离开,让我们量量离开多远,你就会开始伤心” ,逐渐地分开,直到孩子喊停,量出可以承受的最大分离距离。
如果拒绝游戏,还可以拖这绳子滑稽地追着孩子满屋跑。
“把妈妈赶出门”
老师抱着孩子力度用适当的状态转向妈妈, 转了几次以后,妈妈终于被撞出门外,缓解分离时的紧张 。
“就不让你走”
游戏中和孩子互相更换角,大人一边缠着孩子不放,一边说就不让你走,就算我不吃饭不洗澡,不上卫生间也不管,反正就不让你走,语气一定要轻松好玩,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在嘲笑他。
这种用游戏的方式,充分的满足了孩子联结需求之后,他就会自然地在联结与独立之间找到平衡。
“最特别的鞋子”
假如孩子抱住你的腿不放,可以假装自己穿了一只世界上最特别的鞋子,简直是让人寸步难行,能一定程度上释放你自己的无奈,又不会伤害到孩子的情感,一边笑着一边说:“这一步都走不出去,要喊救命了啊!”
如果孩子是赖在你身上,而不是抱着你的脚,那么你可以把这个游戏变成“最特别的背包”。
“妈妈在哪儿”
孩子有的时候只要妈妈。就会让爸爸和老人感觉被排斥在外,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表现,并不是针对谁,她只是因为分离而感到非常的焦虑,无法冷静地意识到周围的人也是平安可靠的。
只有当平安感从内心建立起来的时候,她才能放松下来,才能与其他人愉快的相处。千万不要责怪她暂时的不开心,尽管你已经很努力的让她高兴。
有效的做法是理解他,与他共情,说出他的希望。妈妈快回来了,我知道你非常想他,要不我们一起来画一幅画,等她回家的时候送给她。
和孩子玩一场“妈妈在哪儿”的游戏,妈妈是不是藏在被子里面?
写在最后
游戏对孩子有三重意义:
第一,游戏引发的笑声会从生理层面直接化解紧张。
第二,各种担心原本都是严肃的事情,而游戏让它们变得轻松甚至好笑。
第三,不停地想象害怕的场景,对于焦虑的孩子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游戏让孩子充分释放这种冲动。
作者在这本书里面介绍了很多实操的小游戏,我这边就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万变不离其宗, 大家细细体会方法的原理,就能够灵活运用了。
用作者的这一段作为结尾:
同龄孩子越来越独立的时候,焦虑的孩子,对于离开父母显得无所适从,表现出无助和犹豫,达不到实际年龄的平均水平,父母过度的救援,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性依赖”。
孩子首先需要爱与关怀所带来的平安感,同时,他也需要独立探索世界的一定的紧张感受。
不要指望孩子一下子就可以彻底独立,需要慢慢来,一步一步的引导他,帮他,当每次轻推她,走向独立的时候,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拥抱他,抚慰他,满足他对平安感的需求。”
之前还推送过有关分离焦虑主题的文章,有需要的可以参考
关于这个号
谢谢关注,我是《婴幼儿睡眠全书》作者
新浪微博 @小土大橙子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
大宝5岁多,二宝5个月,四口之家现居休斯整理。
我的号和睡眠课帮忙很多家长改善了睡眠状况,也期望对你有所启发。
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一起成长的过程,一起加油!
如需投稿请发邮件 xiaotudachengzi@qq.com
经常有人问我有没有推荐的书,我想《游戏力》确实值得一读。
欢迎玩家到【 wan玩得好手游】查看最新变态版手游攻略,只需要在百度输入【 wan玩得好手游】就可以浏览最新上线送满vip的变态手游攻略了,更多有关手游的攻略和资讯,敬请关注玩得好手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