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男孩,六年级,善良懂事,喜欢玩手机游戏,不愿意学习。
他分别上过三所小学,一所公立的(一年级),一所国际的(2~5年级),一所私立的(6年级),现就读私立小学,孩子对我说,他并不想上这所学校,是妈妈让他转学来的。家长更多考虑哪个学校师资好,哪个老师教得好,很少考虑孩子在这种频繁转学的过程中对孩子情绪和心理的影响:他跟哪个同学相处得也不会太久,所以感情都不会太深,这样的孩子缺乏同龄人的友谊,感情没有出口。
6周岁开始上小学一年级,6岁和7岁孩子的能力相差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男孩。当一个6孩子与一群7岁的孩子在一起时,完成任务、学习能力都会差一大截,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挫败感不断增加,自信心不断下降,容易形成遇到困难退缩、拖延的性格特点。
家里还有一个妹妹,4岁半。二胎家庭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老大感到老二的出生分走了爱,而老二刚一出生就面临危胁——我不是家里唯一的宝贝,还有一个比我出生更早的也需要爸妈的爱。于是,老二害怕犯错误,一旦有错误,赶快找到一个“替罪羊”推诿责任,这样就可以把自已置身事外,同时,老二生来有竞争意识——老大越是不好,才显得自已更好一些,所以身边的老大顺理成章地就成了老二的替罪羊。如果这时父母为了安抚老二,佯装批评老大,老大会认为自己因犯错失爱。所以,老大也害怕犯错误,本来就已经有一个人来分走爱,如果再犯错误就更容易失去爱了,偏偏越是怕犯错误,越是错误多,所以选择逃避做事情,不做就不会有错。
老大是在老二刚出生的时候(二年级)住校的,这个时候,在孩子的潜意中觉得妈妈爸爸有了新的宝宝,不爱自己了,所以把自己送去住校(觉得自已被爸妈抛弃了)。老大周六日放假回到家中,父母可能会觉得有些亏欠,会对老大好一些,老二危机感再次增强,就算爸妈并没有对老大好一些,老二看到老大回来,潜意识也会有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的老二有可能形成嫉妒的性格特点。
量表测试:BDC抑郁量表4分,BAI焦虑量表4分。
测试时,目光没有交流、接触。是一个无力、抑郁的状态,我判断这孩子会厌学、抑郁。当我把我的判断对妈妈说出来时,孩子在旁边立刻响亮地、甚至有点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回应:我已经厌学啦!
他不希望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因为他觉得妈妈给的爱和关注是管教和约束。他想要的是爱,而不是约束。
走小流程做手指分开测试,手指起先并没动,弯了一下又伸直,但马上又开始配合,分开很大,合了又分,分到最大限度不能再分时,竟然用左手去帮助右手的手指分开,拼命往开撑。这个过程中很少把注意力集中在中指指尖上,时不时地从指缝中往外看,看妈妈和催眠师的反应。这是一个非常害怕否定的表现。(猜想孩子受到过较多的否定,自我否定比较多。)
做到三分之一,手臂已经擎不住了,小流程终止。
妈妈的目标:让孩子快乐起来。
孩子没有目标,不确定快乐是什么样?值不值?不置可否,可能因为他没有体验过做好一件事的快乐感觉,生活中没有肯定,在游戏的世界中有上肯定,所以他不太想做催眠训练,妈妈让他试一下,如果不喜欢下次就不做了,于是他打算配合一下,赶快让这件事结束。
做大流程时,催眠前谈话:无目标,想进入另一个世界,比如哈里波特的魔法世界。最开心的事就是妈妈一直给游戏充值,连做梦都好几次梦见妈妈跟他一起打游戏,给游戏充值。
唤醒时不愿醒来,这是逃避状态。
手机、游戏是他逃开现实世界的工具,在那个世界潜意识是安全的,没有批评、没有否定。离开游戏像鱼儿离开水一样,所以他一刻不愿离开。
家长和老师表面看到的是孩子就爱玩手机,不爱学习,没有上进心、学习不主动,懒惰等等,我们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孩子这样做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不只看到孩子眼前不快乐,更多的是对他未来的担忧:如果他长时间地陷在这样的情绪和思维模式里,以后在工作中在职场上会怎样?在婚恋中会怎样?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会怎样?太值得令人深思!
幸运的是孩子的妈妈非常重视,不远千里从山东来到内蒙古找我,相信有妈妈的努力,孩子一定会好起来。
本来是抗拒的,但是这一次训练结束后,孩子放下了顾虑和担忧,因为他听到不断的鼓励、得到不断的肯定,于是有了新的目标:减少拖延和纠结。这太好了,我知道孩子的潜意识正在打开并活跃起来,从无目标、对抗,到有目标、配合行动,这是多大的进步!这孩子真棒!
孩子啊,你可知道爸爸妈妈多心疼你,你可知道我也心疼你!你可知道你本来是优秀的、你是有能力的——这些我都看到了,你只是暂时关闭了自己的能量。还好,有爸妈的关心和爱,他们在积极地帮你找出口。而我,始终站在这里,只要你有目标,我会一直托着你,直到你展翅飞翔!
2019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