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玩得好手游 » 网络游戏 » 青少年与网络游戏 家长究竟持什么态度

青少年与网络游戏 家长究竟持什么态度

来源:互联网 编辑:wan玩得好手游小编 更新:2024-10-29 10:10:45 人气:



01

前不久,全年最大的游戏展Chinajoy在上海举办,与此同时还举行了一个官方论坛,主题为“营造面向未来一代的清朗空间”。

来自游戏、短视频、动漫等领域的嘉宾和青少年教育专家就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进行了探讨。

每个人必须认清一个事实,正如会议中提到的:全民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络不仅是某种工具,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一个冲突就会浮出水面:合理上网与沉迷网络,其中的焦点是青少年上网。

于是,一个叫“网瘾”的词汇诞生了。

02

成瘾障碍”是精神问题的重要分支,“网瘾”也不例外。但我们要清晰“成瘾”的广泛性和本质特征,而不是狭隘的理解。

任何事物都可成瘾,只不过我们的态度很不同,比如大家熟悉的赌瘾、毒瘾、酒瘾、烟瘾、网瘾还有性成瘾,我们的态度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对另一些成瘾,人们更容易持接纳态度。如学习、工作、吃饭、买东西。

这些日常生活也会成瘾,学习成瘾俗称“书呆子”,工作成瘾俗称“工作狂”,食物成瘾称为“贪食症”,买东西成瘾被称为“购物狂”。

这就是成瘾的广泛性,凡是失去自我把控沉浸其中影响正常生活的都可被称为成瘾障碍,而不仅是网瘾或酒瘾。

成瘾是为了逃避,逃避的是自我不能调和的冲突,这才是成瘾的根源。

最常见的冲突来自内心理想与外部现实。当冲突到不能承受,人们就会寻求避难所,避开痛苦。

英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给这个避难所起了个名字“过渡性空间”,指某种让人暂时心安的空间,一个自我保护的缓冲地带。

过渡空间每个人必不可少,从婴儿期就已形成,比如婴儿使用安抚奶嘴的过程就是过渡空间,缓解了需求暂时不被满足的冲突。

过渡空间里,人们可以休整身心补充能量,等到有能力处理冲突便自然离开,继续投入生活。

常见的过渡空间是兴趣爱好:旅行、跳舞、钓鱼、踢球、追剧,一个人独处等等,在其中我们是自在的、享受的,暂时忘却了烦恼。

网络游戏也是其中之一,对当下青少年而言,是最重要的过渡空间。

从过渡空间到成瘾是个连续谱,冲突越大、越频繁、越持久,就越陷入虚幻不能自拔,过渡空间的名字也变成了成瘾障碍。

03

基于此,让网络游戏成为孩子的过渡空间,而不是成瘾障碍,就必须了解孩子的冲突。

第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冲突。

简单理解就是孩子自己说了算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青少年非常渴望独立自主,但现实自主支配空间则太少,仅有的空闲还要被各种补习班填满,他们不得不重复并不喜欢的生活。

被动接受越多,对主动掌控的渴望就越强,苛刻的环境中人们会不遗余力的寻找自由,哪怕一点点。

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种反抗和逃避开始了:逃课、拖延、小团体、吃垃圾食品、厌学,还有玩网络游戏。

众所周知,在游戏中孩子是自由的、主动的,可以无拘无束做自己,就像我接触过的一位16岁网瘾少年的话:“游戏中除了性交,我可以做任何事,甚至偷东西、杀人”。

第二种,渴望关系与关系缺失之间的冲突。

关系缺失不仅限于父母不在或离婚,很多一直在的父母,但在孩子心中,他们是不存在的。

我接触过的“问题孩子”几乎都存在这种冲突,他们集体的心声是:“现实中没人理解我”。

渴望被理解是人共同的需要,特别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体高速发育和心理的不稳定更需要被理解。

而父母和老师往往站在自己角度看待孩子,并没发自内心的理解孩子。

刚下映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就提供了典型正反两面的例子:

马飞妈妈只提供物质需要,只看到马飞的调皮和叛逆,并不关注他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教导主任更是如此,作为重点学校负责人之一,他看重的只有成绩,根本无视成绩背后的那个人。

马飞父亲马浩文则不同,他明确告诉孩子:“考清华北大,甚至上大学都只是个过程,重要的是要找到真正喜欢的东西”。并多次以身作则,关注孩子情绪变化,不断地给予鼓励、陪伴、支持,最终马飞终于找到并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

与马浩文相比,多数父母不可能让孩子放弃考大学,转而从事感兴趣的东西,这在本质上不是爱孩子,而是爱他的优秀。

当孩子不但不被理解,还会被指责、挑剔,或被冷漠、暴力对待时,便无法承受爱的缺失导致的痛苦,则很容易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因为在那里会找到兴趣相投的伙伴,一起并肩作战,充分弥补了现实关系的缺失。

另外,关系的缺失容易让孩子产生低自尊。

大部分孩子由于成绩平平不被重视,时间久了会自卑,认为自己不优秀就不被爱,为补偿缺失,孩子们选择投入到游戏中。

孩子会把爱投注到游戏角色上,他们往往把角色当做自己,继而得到满足,正如《网瘾评估治疗手册》中提到的:玩家与其游戏角色之间的关系甚至有治疗的潜能。

第三种是建设与突破的冲突。

我们太注重规则意识,对乖巧、懂事、听话的孩子更多的褒奖,这无形中压抑了孩子本该有的破坏性。

建设性当然无可厚非,但更要知道“破坏性”也是人的本性之一。

当下正在热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

敖丙和哪吒分别代表灵珠与魔丸,同时也代表善与恶,这是人的一体两面,无论过度提倡哪个还是压抑哪个,人都容易出问题,正如剧中频频强调的“这就是所谓的偏见”。

出于理性思维和社会评判,我们总是颂扬善的部分,对于恶的部分则避之不及频频压制,但压制不代表消失,它们像被强行按住的猛兽,总会在不经意间探出头搞破坏。

正如本次主题会议中,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田丰所言:

“我曾经遇到一个开明的家长说道,不希望我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与世界割裂的玻璃罩之下,我希望孩子能接触到一定的病菌,我会保护他,但是完全放在真空状态下成长,一旦接触到病菌,会被极快地传染。”

破坏性的部分就像田先生说的病菌。

我也曾接触过一例网瘾孩子,从小没有网络和电视,为避免孩子上网,父母也用老式手机,看似给孩子建造了一个“真空环境”。

然而等到初中孩子有了自主意识,看到同学都玩智能手机,自己像被孤立了,各种折腾以后,终于感染到了网络“病菌”,一发不可收,最终退学终日上网。

正确做法是合理疏通,破坏才会转变为创造力。

古往今来的历史一再证实,无论科学家、艺术家,还是军事家、政治家,都有着极大的破坏力量和反抗精神,发挥到极致便可建立和创造伟大的作品乃至政权。

孩子也一样,若一点不守规矩就受到惩罚和压制,破坏性一定寻找其他途径,最安全便利的就是网络游戏。

那里可以肆无忌惮的破坏甚至暴露邪恶的一面,满足各种不可调和的冲突。

04

理解了孩子的主要冲突,改变也就有了指导思路。

事实上,本次论坛很多人提到了这个部分。许多商家从源头开始改善,把游戏内容制作的更加丰富多样性,结合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增加内容质量。

还有的商家开始规划上网时间限定、开启模式限定、夜间模式锁定等各类限制,腾讯娱乐平台部总经理郑磊说道,腾讯游戏为保护未成年人做了各种尝试,比如实名验证+人脸识别。

游戏商家的做法让人们多了些心安,但正如田丰先生说的:“内容生产出来了,但如何把内容很好地传递给孩子,这步是我们做不到的。时代进步了,技术进步了,但社会进步没有跟上,家长和学校进步得太慢。这才会出现青少年保护的问题。”

我同意田先生的说法,我们的素质和心态无法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

很多家长一边抵制孩子玩手机,一边自己玩个不停,一边严令禁止,一边又会把玩游戏作为孩子表现好的筹码,这种不公甚至分裂的引导模式值得大家反思。

我们暂且不管游戏制造商如何管控,也不管社会和政府如何引导,单说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来看待青少年的上网问题。

前面谈过,家长要真心认可网络游戏是重要过渡空间,是有积极向上意义的,对孩子心理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了这个基础,再结合上面三类冲突,我们就自然有了中立健康的态度。

  • 首先尽可能增加孩子的自由度,在现实中越自由,在网络中就越不会沉迷。

这个暑假刚开始有位妈妈找到我,问我如何才能让孩子把心思用在复习功课,而不是抱着手机不放。

随即拿出给孩子列的暑假计划,我看到都是作业、复习、预习、兴趣班、夏令营、体育运动等等,排得满满的。

“你能做到吗?”我反问,这位妈妈沉默了,继而我说:“其实你的计划很全面,再加两条即可”。

“第一,把网络游戏加进去,第二你和孩子的爸爸也要列出假期计划。”,看到这位妈妈很吃惊,我给她做了进一步说明。

最终,他们家重新排了暑假计划,昨天这位妈妈给我打电话致谢,说孩子执行的很好,主动性也很高。

在这个例子中,同样是规则,我让她增加的那两点却让孩子感到了自由,家庭中的地位也不比爸妈低。

要求都是双向的,而不是只针对一方,另一方凌驾于规则之外,这种不公平条约是导致孩子不自由的重要因素。

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和放纵,而是平等共处责任共担,自由与责任整合的越多,孩子越不会有冲突,也就不会通过其他途径满足。

  • 第二点,孩子需要有个人和自己同一战壕。

这个人的存在很重要,心理学术语叫理想化角色认同”

这个角色最好是父母,像镜子般照见孩子的存在与价值,也是最初的自尊。他需要稳定持续在场,把孩子当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来对待,而不是自己情绪的投射,更不是自己需要满足的载体。

还有一点:这个人不仅仅是正向的榜样,还会一起和孩子搞破坏,做些违反规则的事。

比如:

你有没有和孩子一起翻滚弄脏衣服、一起捉弄人、一起疯一起闹、一起玩游戏一起熬夜,一起不那么懂事不那么乖。

这是某种默契,是独属于你们的秘密,这才被称为“一个战壕的战友”

这让孩子有了突破的快感,就不会通过混社会抽烟喝酒逃课来满足,也更少在游戏中释放。

而事实,多数父母不但不会一起做,还会打压孩子,哪怕不小心弄脏了衣服都会被指责,那么攻击性的力量一定寻找其途径,网络游戏就是最佳选择。

  • 最后提一下,夫妻关系才最该被重视的。

这是家庭的底色,很多问题孩子由于夫妻关系不好,导致一方过度需要孩子,形成了变相控制。

而相对健康的孩子,其父母关系很好,他们不需要通过孩子来补偿亲密,孩子也就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晴朗空间。

孩子只有得到了被爱的满足,才不会通过其他方式满足,最终和父母分离,面对自己的人生路。

标签: 青少年与网络游戏 家长究竟持什么态度
玩得好手游为玩家们提供非常多最新好玩的手游下载,热门的手机app下载,常用安卓应用软件下载,热门手游排行榜发现更多好游戏,还为玩家推荐近期热门手游攻略,手游公益服。 简繁切换 繁體中文